“十四五”以來,合肥大學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扎實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校院兩級緊密配合的一體化工作機制,深度融合“三全育人”與“五育并舉”理念,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實現思政資源有效整合、育人力量系統聚合,切實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夯實思想根基 激活育人“源動力”
強化理論武裝和思想引領,確保學習制度化、規范化。制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年度學習計劃,建立健全二級黨組織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列席旁聽機制。以學習研討、輔導報告、實踐教育等途徑,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習近平文化思想與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五年來學校黨委中心組共組織集中學習76次,制定各類理論學習方案、文件6份。
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建立輿情預警、監測、研判機制,嚴密防范意識形態領域風險,獲全省教育輿情應對處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開展以校歌、道路樓宇命名為核心的文化建設活動,連續10年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評選,策劃制作宣傳片、宣傳冊和短視頻,加強楊承宗等名人的宣傳展示,推進合大精神的文化認同,入選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

推進載體創新,加強正面宣傳引導。上線新版門戶網站,開設“學習進行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專題網。五年來官網發布新聞稿件3200篇,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省市電視臺等權威媒體刊發我校典型事跡報道近1100篇,教育廳官網刊載256次。
推進三全育人 畫好育人“同心圓”
著力構建內容完善、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印發《加快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實施方案》等文件,統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八個子體系” 建設。成立以校黨委書記、校長任“雙組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構建校黨委統?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學院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制定年度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點,將思政工作與學校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評估,推動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崗位思政一體化建設。
塑造鏈條式的聯動育人生態。系統構建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十大育人體系”,成立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建設與發展中心,將網絡思政工作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積極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工作,強化黨建引領、數字賦能、學生參與、文化建設等關鍵環節。筑牢校園新媒體陣地,整合“合肥大學”“合大學工”“南艷青年”等新媒體資源,構建立體式傳播矩陣,網絡思政引領力顯著提升。
結合學校發展特色,激活“三全育人”內生動力。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易班”建設,配齊建強支部“雙帶頭人”、班級“思政委員”隊伍,構筑師生成長發展共同體。打造“五育并舉”系列品牌活動,營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德育氛圍。持續舉辦新媒體創意大賽、文創設計大賽、網絡文化節、高雅藝術進校園、徽風皖韻進校園,開展“尋年味”征集活動、“大好河山”打卡等各類活動百余場,切實增強思政教育親和力。
獲批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高校,教育部“年度優秀易班共建高校”,通過安徽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結項評估。
強化課程建設 實現育人“全覆蓋”
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持續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堅持“分類建設、示范引領、全面覆蓋、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成立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制定《課程思政實施方案》和《課程思政建設重點工作》,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積極發掘和充分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牽頭成立“合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開展共研共建、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實施“英模·大師”“勞模·工匠”進課堂機制,邀請思政名師、行業專家參與集體備課。獲批省級一流課程、精品課程和智慧課程近10項,承擔省部級思政課重大、重點教研項目20余項,建成省級課程思政示范中心及多門省級一流示范課程。

推動數智技術賦能思政課建設,探索“雙線混溶智慧課堂”“對分課堂”等教學改革,構建“優質教學資源+個性化學習+智慧課堂+社會實踐+動態考評”的“五位一體”教學模式,馬克思主義學院入選全國“數字馬院”教學聯盟理事單位。近20人次在省級教學展示、微宣講比賽、教學創新大賽、教學基本功大賽等活動中獲一等獎。獲批安徽省線上教學示范高校,獲評安徽省高校五年來思政課改革創新優秀教學案例,培育省級教壇新秀3人、網絡教育名師1人,教研成果豐碩,學生滿意度達95%以上。
加強學業指導 暢通育人“全渠道”
強化學業發展指導實效,推動“實踐-科創”一體發展。學校在全省高校就業工作動態監測綜合考評中獲表彰3次,2024年獲得合肥市激勵職業院校引導畢業生留肥就業專項資金獎勵;1名學生獲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總決賽成長賽道(高教組)銀獎。

構建實踐-就業聯動體系,與300余家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就業基地,將人才培養融入校企合作全過程,每年共接納各類實習實踐3500人次,畢業生留皖率近70%,有力促進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形成學生就業與產業發展雙贏局面。
突出知行合一,組織學生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與志愿服務,將德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讓學生在服務城鄉社區中涵養責任擔當。學校建立長期志愿者服務基地80個,全年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達3000余項,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30萬小時。依托“三下鄉”“返家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年均組建校級重點團隊20余支,參與5000余人次。
以學科競賽為抓手,推進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近五年立項500余項國家級、1600余項省級項目;學生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獎項500余項,省級學科競賽獎項2200余項。
強化朋輩引領 發揮榜樣“示范力”
朋輩引領,勵學篤行,學校將宣傳榜樣學子、基層就業典型、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等作為學生資助育人的重要形式,通過榜樣示范激勵青年學子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每年報道榜樣學子、基層就業典型及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等先進事跡超60次,發揮典型輻射效應;組織資助宣傳大使在開學期間及優秀畢業生離校前開展經驗分享活動,以朋輩力量賦能青春成長。
近年來,學校參加西部計劃、特崗教師、參軍入伍等服務基層項目的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2025年達90人;1名學生榮獲安徽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榮譽稱號,30余名學生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安徽省大學生自強之星”“安徽省十佳大學生”“安徽省百優大學生”等榮譽稱號。
來源:黨委學生工作部 黨委宣傳部 編輯:丁海濤 解雅婕 預審:丁增云 瀟瀟 審核:賈峰